“乘风破浪”,出自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悫(què)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南北朝时,有个年青人姓宗名悫,字符干。从小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,练拳习武,年纪不大,武艺却十分高强。 有一天是他哥哥结婚的日子,几个盗贼趁机冒充客人混进来,被发现后,宗悫镇定自若,拔出佩剑,直刺盗贼,盗贼见势不妙,丢下财物就逃走了。宾客见盗贼被赶走,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、少年有为。

有一天,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,宗悫回答道: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”意思是: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,勇往直前,干一番事业。后来宗悫经过勤学苦练,努力奋斗,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。

后来,人们就用“乘风破浪”比喻迎着艰难险阻,奋勇前进,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