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安位于广东省东部,韩江中下游,东邻饶平县,南连汕头经济特区,西与揭阳市揭东区交界,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。地处深圳、汕头、厦门三大经济特区的交汇点,位于汕头、潮州、揭阳三市的“金三角”地带,是连接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两大经济板块的重要节点。

历史沿革
潮安县前身为海阳县,海阳置县前,其地为禹贡扬州之域、闽越之地。据近年发掘的古文物推断,至少在五六千年以前,境内已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、生息。凤凰山则有畲族山民聚居生活,是我国各地畲族公认的始祖开基地和民族发祥地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实行郡县的行政管理制度。秦始皇派兵攻取南越,在岭南建三个郡,即桂林郡、象郡、南海郡,并派员戍揭阳岭,潮地属南海郡。秦二世时期,南海郡尉赵佗反秦,立“南越国”,并自立为“南越王”,潮地属.“南越国”。
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年),“南越国”灭,复置南海郡,辖番禺、博罗、中宿、龙川、四会、揭阳六县。新莽时期,揭阳县改名南海亭。至东汉,南海亭改揭阳城。潮地属揭阳县、南海亭、揭阳城。
东晋咸和六年(331年),设东官郡,析古揭阳县为海阳、绥安、海宁、潮阳四县。这是海阳县政权建制之始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设义安郡,海阳县属之,隶广州,郡治海阳。
南北朝时期(420-589),海阳县先后隶属于广州义安郡、东扬州义安郡、瀛洲义安郡。
隋开皇十年(590年),废义安郡,海阳县改称义安县,隶属循州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,在原义安郡境内立潮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,潮州复称义安郡,义安县复称海阳县,海阳县隶属义安郡。
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罢义安郡复潮州,海阳县属之;万川县(今大埔一带)并人海阳县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,潮阳县并人海阳县。其时海阳县地域,除今的潮州市外,包括今汕头市、揭阳市、梅州市及闽南部分地区。
唐先天元年(712年),从海阳县重新析置潮阳县。唐天宝元年(724年),潮州改称潮阳郡,海阳县属潮阳郡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复潮州,海阳县属之。
五代时,岭南为南汉刘氏割据,海阳县属后梁和南汉潮州。
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,海阳县隶属于潮州。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析海阳县的永宁、崇义两乡及延德乡的龙溪、蓬洲、鳄浦、鮀江4都置揭阳县。绍兴二年(1132年),潮阳县、揭阳县并人海阳县。绍兴八年(1138年),从海阳县析出潮阳县。绍兴十年(1140年),从海阳县析出揭阳县。
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改潮州为潮州路,海阳县属潮州路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改潮州路为潮州府,海阳县属潮州府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,析海阳县太平乡的宣化、信宁2都,光德乡的恋洲、清远、弦歌3都,怀德乡的秋溪、隆眼城、苏湾3都,共8都置饶平县。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析海阳县怀德乡的下外莆、中外莆、上外莆3都,析揭阳县的蓬洲、鳄浦、鮀江3都,饶平县的苏湾共7都置澄海县。又析揭阳县的龙溪都,饶平县的秋溪都归海阳县。
清代沿明制设潮州府,海阳县隶属潮州府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迁海界,裁澄海县并入海阳县,至八年(1669年)三月复澄海县。清乾隆三年(1738年),析海阳县光德乡的丰政都,揭阳县的蓝田都,大埔县的清远都,嘉应州的万安都置丰顺县。
民国3年(1914年),因海阳县与山东省的海阳县同名,奉民国内政部令改名潮安县,隶属潮循道。民国9年(1920年)撤潮循道,设潮梅善后处,潮安县隶属之。民国14-38年(1925一1949),潮安县先后属东江行政善后处、东江行政委员公署、东江善后委员公署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、第五行政督察区、第六行政督察区、第八行政督察区。
1953年由潮安县析出城区及近郊,置潮州市(1953年1月3日析置时为潮安市。同年7月1日,政务院批准建立潮州市)。
1958年11月撤潮州市并入潮安县。
1979年8月1日,国务院批准恢复潮州市建制。
1983年7月1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,将原潮安县的行政区域并人潮州市。
1991年12月7日,经国务院批准,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,恢复潮安县建制,隶属于潮州市。
1995年12月13日,潮安县析出枫溪镇划归潮州市枫溪区管辖。

行政区划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依照民国期间区划建8个区,各区名称沿袭民国期间名称。
1950年,潮安县所辖8个区按顺序改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区。7月1日,增设城关镇,8月10日,增设庵埠镇,两镇均为区级镇。9月23日,增设第九区,至此,潮安县辖9区2镇。
1952年5月,潮安县增设第十、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5个区。澄海县鮀浦区的铁东乡(含水吼桥、霞露、砚前、大长桥、小长桥5个村)划归潮安县第八区管辖。1953年5月潮安县撤销第十四、十五区,增设第十一区;庵埠镇改为乡级镇,归第八区管辖。1953年1月,潮安县的城关镇、意溪镇以及城郊下厦乡和宫后村从潮安县划出,设潮安市,同年7月1日改为潮州市,归广东省管辖。至此,潮安县设13个区,辖5个镇,188个乡。
1955年5月,潮安县13个区按地名更改区的名称:一区改称枫溪区;二区改称古巷区;三区改称意溪区;四区改称铁铺区;五区改称东凤区;六区改称浮洋区;七区改称彩塘区;八区改称庵埠区;九区改称凤塘区;十区改称金石区;十一区改称葫芦区(同年8月改称归湖区);十二区改称独树区;十三区改称磷溪区。
1956年,潮州市的第六街道(意溪)划归潮安县管辖;潮安县的沙洲乡、吉街乡划归潮州市管辖。是年2月,潮安县撤区,设54个大乡、3个乡级镇。

1956年12月,潮安县57个乡镇合并为25个乡镇,1957年8月,从赤凤乡分出凤南乡,至此,全县置26个乡镇。
1958年9月,撤销潮安县26个乡镇,成立13个人民公社;11月撤销潮州市建制,其行政区域设城关镇人民公社,归潮安县管辖;同年,饶平县凤凰人民公社划归潮安县管辖。至此潮安县共辖15个人民公社,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,生产大队下辖生产队。
1959年7月,城关镇人民公社改为潮州镇(县级、隶属潮安县)。同时成立镇郊人民公社。至此,潮安县辖1个县级镇、15个人民公社。潮州镇下辖5个管理区。
1960年底至1961年4月,全县15民公社分析为30个人民公社。同年9月,潮州镇各管理区改称分社。
1962年至1963年1月,全县30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9个人民公社,潮州镇仍设5个分社。
1965年1月,潮州镇属下5个分社改为5个街道;7月,归湖公社分析为归湖、赤凤、凤南3个公社。
1966年庵埠公社析出庵埠镇(社级),枫溪公社析出枫溪镇(社级)。至此,潮安县辖1个县级镇、21个人民公社和2个社级镇。
1974年10月,登塘公社分为登塘、田东2个公社。
1975年5月,意溪公社分析为意溪公社和意溪镇(社级);6月,凤凰公社分析为凤凰公社和大山公社。
1976年3月,铁铺公社分析为铁铺公社和官塘公社。至此潮安县辖一个县级镇、3个社级镇和24个公社。
1979年8月1日,国务院批准恢复潮州市建制,并于1980年1月正式挂牌。由原潮安县属的潮州镇、镇郊公社及意溪公社的下津大队,磷溪公社的卧石、社光、六亩、黄金塘4个大队,设立潮州市革命委员会。潮州市和潮安县都属汕头地区管辖。
1983年,潮安县并人潮州市。
1991年12月7日,经国务院批准,潮安恢复县级建制,隶属潮州市。全县共辖19个镇,3个乡,1个国营林场。
1994年10月24日,广东省民政厅《关于潮安县田东、大山、凤南三个乡改设镇建制的批复》同意潮安县田东、大山、凤南三个乡改设镇级建制,分别辖原乡的行政区域,镇政府驻原乡政府。潮安县共辖22个镇,1个林场。
1995年12月13日,枫溪镇行政区划从潮安县析出,潮安县实辖21个镇,1个林场。
2002年10月27日,潮安县部分镇行政区划进行撤并:撤销田东镇,其行政区域并人登塘镇,设立登塘镇,镇政府驻原登塘镇政府;撤销大山镇,其行政区域并入凤凰镇,设立凤凰镇,镇政府驻原凤凰镇政府;撤销凤南镇,其行政区域并入归湖镇,设立归湖镇,镇政府驻原归湖镇政府。至此,潮安县辖18个镇,1个林场。

2012年末潮安县辖古巷、凤塘、登塘、浮洋、彩塘、东凤、沙溪、金石、庵埠、江东、龙湖、磷溪、官塘、铁铺、文祠、风凰、赤凤、归湖等18个镇和万峰林场,共有461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居委会。
2013年6月28日,国务院批准调整潮州市部分行政区划,撤销潮安县,设立潮安区,并将原潮安县的磷溪镇、官塘镇、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理。
2015年年末,潮安区辖古巷、凤塘、登塘、浮洋、彩塘、东凤、沙溪、金石、庵埠、江东、龙湖、文祠、凤凰、赤凤、归湖等15个镇和万峰林场,下设392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。
2019年辖15个镇和万峰林场,共有392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居委会,全区总面积1063.99平方千米。

2021年辖15个镇和一个国营林场,包括古巷镇、凤塘镇、登塘镇、浮洋镇、彩塘镇、东凤镇、沙溪镇、金石镇、庵埠镇、江东镇、龙湖镇、文祠镇、凤凰镇、赤凤镇、归湖镇和万峰林场下设392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居委会,总人口106万人(户籍人口数)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