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洗衣机洗出衣服会有污垢(为什么洗衣机洗完的衣服上沾了好多脏屑?) 空开为什么总跳闸(当漏电保安器或空开频繁跳闸时应检查负载是否有问题)
首页 > 常识 >

石人工是什么字(“砼”正确读音是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4 08:12:46     编辑: 韩晓先

一、序

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计算机本科时,经常在期末,帮老师干活。有一位老师姓单,和我关系很好,我叫他单姨。她是原哈尔滨建筑大学(2000年,哈尔滨建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,学校名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)道桥专业毕业的,她就说过,有一个字,是搞建筑的人创造的,叫砼。我还奇怪,这是怎么回事呢,不是所有的字,都是仓颉造的吗?正好这段时间,在做汉字的头条,我就把砼这个字,好好挖掘一下。

二、前言

混凝土浇筑过程

在我们的日常建筑生活中,混凝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材料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在这个领域里,还有一个汉字专门用来指代它——“砼”。这个字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。让我们一同深入挖掘,探索“砼”字的深刻意义和实际应用。

三、解析

汉字首尾分解:石工

汉字部件分解:石人工

笔顺编号:1 3 2 5 1 3 4 1 2 1

笔顺读写:横 撇 竖 横折 横 撇 捺 横 竖 横

部外笔画:5

总笔画:10

五笔:DWAG

仓颉:mrom

四角号码:18612

郑码:gobi

Unicode:CJK

,汉语二级字,读作砼(tóng),混凝土,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,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。砼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。

蔡方荫(1901年4月27日—1963年12月13日),字孟劬(读qú,本义指劳累,劳苦),江西南昌人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土木建筑结构学家,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、教授。

四、创造历程

蔡方荫教授于1953年创造了“砼”字,当时教学科技水平有限,学生只能依靠手写笔记。由于“混凝土”这一术语是三十笔,笔画繁多,费时费力,蔡方荫教授大胆采用了“人工石”三字合成“砼”,砼只需要十笔,相对于混凝土,减少了二十笔,显著提升了记笔记的效率。随后,“砼”逐渐在大学生中推广开来,并被收录在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的《结构工程名词》中,与“混凝土”并用。1985年6月7日,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“砼”与“混凝土”同义并用,同时其发音接近法文“BE—TON”、德文“Be—ton”和俄文“БЕ-ТОН”,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,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专用字。

五、谜语

1、谜面:远雁一行下碧空

谜目:打一字

谜底:砼

解析:

远雁一行,大雁飞行时,一般排成一字形,或人字形,此处扣人。

下碧空,碧空两个字的下部,扣石、工。

所以谜底是砼。

我对谜语不擅长,这个谜,我不知道解析得对不对。请谜语高手指正。

2、谜面:岩下人停江水流

谜目:打一字

谜底:砼

解析:

岩下,扣石。

人停,扣人。

江水流,江,水流走了,剩下的是工,扣工。

所以谜底是砼。

六、 文化价值

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,更是文化和历史的承载者。通过学习和理解“砼”字,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字的形成和发展,还能感受到人类在建筑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探索。

七、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与重要性

1、专业术语的应用

在建筑行业,“砼”字常与其他字结合,形成各种专业术语,如“砼梁”、“砼柱”、“素砼”、“防水砼”和“砼浇筑”等。这些术语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,更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术语,直接反映了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和广泛应用。

2、技术与文化的结合

通过“砼”字的深入研究,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与文化在建筑行业中的巧妙结合。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,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。因此,“砼”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的名称,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