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坛公园是北京的一处小众景点,公园总面积8.26公顷。票价是1元,半月票1.5元,全月票3元。月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最大承载量4600人。
中国自古即有设坛祭祀天、地、日、月及社稷之礼。古人崇尚自然,敬畏于天,故恭之如仪。天、地、日、月祀一处。
明嘉靖为完善礼制,乃分祀日月,嘉靖九年即1530年,自天地坛(今之天坛)分设祭坛于此,称夕月坛。每年秋分日设祭夜明神(月亮),及诸星宿。每三年,由皇帝亲祭,其余派遣武官代祭。清末坛庙渐废。
民国先后在此设立兵营及中学,日伪时,坛内古树尽遭劫伐。1955年,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,将月坛辟为公园,正式向市民开放。

月坛公园北门
2004年,为提高公园建设水平,彰显月坛文化内涵,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,由市、区政府出资对公园进行整体改建。历时三年,复建坛墙、神路、整伤古迹、遍植翠柏、梳理园林,使月坛公园以全新面貌重现于世。

张九龄《怀远》
月坛公园虽然不大,却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去处。夕月坛,具服殿,钟楼,宰牲亭,神厨,神库,乐器库、祭器库,明坛墙遗存。
伴月广场,月华池,醉月林,畅月坪,疏月庭,咏月碑廊,静月轩。揽月亭,邀月亭,夕月亭,爽心亭,光风霁月亭。
在月坛,离不开月,到处可见以月字命名的建筑。
在伴月广场有一处花好月圆吉祥图案的花岗岩地雕。在地雕上是成语接龙。
在最大的黑灰色的圆上,有14个成语,这成语是前一句的最末一个字,是下个成语的第一个字。
“锦上添花,花好月圆,圆圆满满,满心欢喜,喜鹊登春,春回大地,地久天长,长生不老,老当益壮,壮志凌云,云蒸霞蔚,蔚为壮观,观止繁华,华年似锦!”
按照坐北朝南的习俗,来看这座地雕,以12点为起点,向右看起,就是“锦上添花”开始。
我以锦为头,就是上面的成语接龙。否则,从其他位置开始,成语接龙顺序会有所变化。
以锦为头,似为结尾相连成圆,首尾相接,43个字组成14个成语的成语接龙。
